张成林,今年49岁,是崇州市红十字会的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,也是一名有着20年军龄的退役军人,20年间,共计无偿献血21次,累计献血7900毫升,2022年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获得者。
一、献血萌芽在部队服役期间
他第一次献血是在2001年,当时他在崇州某部队服役,成都军区总医院到部队采血,那时他对献血知识认识不多,只是觉得是做好事,至于是否影响身体健康并没有考虑。那一年,他只献了两次200毫升,对于献血知识还不大了解。又过了两年,2003年在昆明培训期间,他在街上偶遇献血车,他又去献了300毫升,才发现献血200毫升和300毫升都对身体没有影响,这为他今后持续不断的献血埋下坚实的思想基础。
二、退伍之后 ,躬身致力于无偿献血事业
他真正有意识的献血是在2012年从部队自主择业转业回到崇州开始的。离开部队之后,他开始每天接送孩子,买菜做饭,感觉十分惬意。但过了不久,他发现:离开部队了,还是要做点对社会有价值的事,但是从何做起呢?热血青春献给了军营,现在青春不在了,但热血还在,那就献给无偿献血事业吧!有了昆明献血的经历,他就有目的的逛街,一是了解城市建设,二是寻找献血的地方,功夫不负有心人,终于在崇州的中心广场见到了献血车,从此开启了他长达10年的“计划献血模式”。有时候他会想,他身上的热血,也不知道是输到哪个陌生人的身体里面?可能他是一个遭遇车祸的伤者,他的一点血能挽救一条垂危的生命,也可能是个失血过多的产妇,那就是挽救了两个生命。当他这样想着,就感到非常幸福。
三、成为红十字志愿者,带动身边的人一起献血
为了保证血液的质量,他每天坚持跑步锻炼,并加入了崇州市跑步运动协会红十字志愿服务队,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集体,结识了许多献血志愿者,他们相互鼓励交流,通过参加崇州红十字会组织的应急救护培训活动,又让他多了一项为他人服务的技能,在疫情防控工作中,又和众多志愿者成为崇州红十字会防疫志愿者,这个热心公益的集体,更给他增添了许多为社会和他人奉献的动力。
每次献血后,他都会发个朋友圈,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带动身边的朋友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,对于感兴趣的朋友,他会尽己所知,答疑解惑。一位朋友在他的鼓励下尝试献血,当他收到“您的血液经检验已合格,将用于救治病人”的短信时,激动之情,溢于言表,现在他已成为他忠实的献血伙伴,他的女儿已经成年,她也将加入到这一行列,这让他很有成就感。
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—,也是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它代表了“他为人人、人人为他”的新型人际社会关系,体现了人的心灵升华和精神重塑,是创造和谐社会、热爱生命的体现。



|